什麼?讀越多,頭越大?
- duke tsai
- 1月8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人人都知道閱讀對於人生的發展很重要。
它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所以孔子說讀詩經可以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它是生活樂趣的來源,不論是詩、小說、散文、歷史...都帶給人無窮的樂趣。
但是你是否有想過,閱讀這一個動作,究竟在大腦裡發生了什麼事,它又將對大腦有何改變呢?
2024 年11月瑞典隆德大學的科學家發表閱讀與大腦結構關係的論文。論文統整並分析 1113 位年紀是 22-35 歲的讀者的兩項實驗結果,研究數據分別是:一、全腦的核磁共振掃描;二、認字朗讀測驗,測試發音的正確度。
研究結果發現,閱讀不僅是帶來樂趣而已,也讓腦子某些部位變大,改變了腦結構。
閱讀就大腦來說就是種“刺激”,閱讀改變大腦的結構。
在本實驗中,閱讀成績與大腦中兩處結構的變化具有正向的關聯性。閱讀使得大腦的前顳葉變大,也是得黑索氏回變得更加的延伸,以及增加皺摺,增加厚度。

越常閱讀,大腦綜合資訊,處理資訊的部位越有能力
閱讀是人類大腦高度的運作功能,閱讀不僅是識字而已!前顳葉的功能是將已知的訊息與新進的訊息進行整合,並且將各種不同的訊息分類。
舉例來說,當我們閱讀到“腳”這一個字時,我們腦中不只是辨認出"腳“這一個字的字型;
要了解”腳“這一個字的意義,人們來必須統整視覺、感覺以及動覺等類別的刺激,了解”腳“是什麼樣子、”腳“是什麼感覺、以及”腳“是如何運動的。因此我們在閱讀時才能完全了解”腳“這一個意義。甚至在某些研究中發現,閱讀的過程中,大腦也會將神經衝動傳到肌肉組織,使得人們讀到”跳“,肌肉也會有”跳“的衝動,造成身體的”跳“。
所以辨認出一個字,緊接著”瞬間“綜合關於這一個字的其他訊息,使得我們的閱讀沒有卡頓感。在這過程中,就是前顳葉負責整合以上各類訊息,使得我們的閱讀順利。而且當人們越常進行閱讀的活動,這一個部位也隨即改變。適應人類行為的結果,就是這一部位的結構改變,當它變大了,也變得越容易整合資訊,閱讀就越”順“!
越閱讀,聽覺區域就越適應閱讀
研究發現閱讀成績越好的人,在位於聽覺皮質中的左黑索氏回就越延展,並且皺摺變多,變厚。
聽覺皮質中部位被改變,有沒有看錯?閱讀不是識字、看字,怎麼跟聽覺有關呢?
閱讀不只是認字,有包括唸出字。並且因為會唸而加深了對字的記憶。或許大家都有發現,對於一些不會唸的字,很不容易記起來,或是記起來字型,因為不會唸,就忘記了”字“的意義。
大腦中的黑索氏回主要的功能就是處理語言中的聲學,也就是處理”字“當中的音素,音素是一個字發音的基本最小單位,像是中文的聲母、韻母以及音調,拼音文化中的音標。辨認出字型,必須配合上該字的發聲,這樣才算是”會讀字“了。因此越常閱讀的人,這部分被改變成越容易閱讀是理所當然的。甚至從研究我們也可以體會,將聲音與字配合起來是閱讀大躍進的關鍵,也是許多人閱讀不順的主要原因。因此重視拼音的學習,將對閱讀的長進具有很大的幫助,甚至是關鍵!
閱讀的腦是被教出來的,不是天生的
過往的研究顯示,基因會影響黑索氏回的延展性,但是對於它的厚度影響不大。從這些研究科學家歸納黑索氏回的厚度增加主要是”經驗“的結果。密集的語言訓練,長時的音樂培訓,都會促進這一個區域的改變。當然就如本實驗所得到的結果,常閱讀也改變了這一個區域的結構。結構的改變促進處理聲學的速度以及閱讀腦區間的連結,可以說越是閱讀,就越”容易“閱讀!並且越是閱讀,對於語言的技巧就越有幫助。
閱讀是人性
閱讀促進語言的技能,而語言是人類社交以及情緒表達的工具,因此也可以說閱讀具有促進社交的功能,因為它不僅讀字,還讀”心“。確實,2006 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發現閱讀小說促進同理心的表現與測驗成績。閱讀小說讓人沈浸於角色中,並且開始模擬角色的心思以及動機,小說的情節“騙了”我們的大腦,彷彿我們就是小說人物本人,甚至有可能影響我們現實生活的行為。
不僅研究證實閱讀促進同理心,促進人性。社會觀察家發現近年因為網路盛行,閱讀的習慣也下降,導致同理心在青少年中也下降。也可以說,人性下降,社會現象不安或是人際不合,有部分應該歸因於,就是因為人不讀書的結果!
古人說不讀書,面目可憎,言語無味;現在科學更近一步暗示我們,不讀書,大腦不好長,人性不增長!
Mar, R. A., Oatley, K., Hirsh, J., dela Paz, J. & Peterson, J. B. (2006). Bookworms versus nerds: Exposure to fiction versus non-fiction, divergent associations with social ability, and the simulation of fictional social world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0, 694–712.
Roll M. Heschl's gyrus and the temporal pole: The cortical lateralization of language. Neuroimage. 2024 Dec 1;303:12093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