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rain-Based Parenting

公不公平,男孩與女孩感受不同!

  • 作家相片: duke tsai
    duke tsai
  • 2024年12月9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不公平,為什麼我的蛋糕比較小!

不公平,為什麼我都穿二手的,大哥/大姐都是新的!

身為父母親,對於孩子的不公平呼喊,大家一定不陌生。但是身為父母,也一定都會有種感嘆。

不公平,為什麼你都不可憐我,看到我這麼累,多幫忙一點,多付出一點,多懂事一點!


不公平有兩種(本文針對專有名詞的翻譯,不在表現學術的精確性,在於意思表達的清楚性)


事實上,不公平還真的有兩種,都是不舒服的感覺!

第一種不公平厭惡感是“嫉妒”你過得比我好,得到比我多;另一種不公平厭惡感是“同情”你過得比我不好,得到的比我少。認知到不公平,小孩大約在 3-8 歲左右就開始發展。並且是“嫉妒類”的不公平感(利己不公平厭惡感)發展得比“同情類”的不公平(利他不公平厭惡感)感還要來得早。從這些科學研究的結果,顯示人對於感受自己沒有,是比感受別人沒有還要強烈的。這也難免,自己沒有的話,算是生存的問題,但”感受別人沒有“的不公平, 算是愛心的問題。

感覺不公平,不僅是跟年紀有關,也跟性別有關。1986年的研究發現,如果給3-5歲的孩子不同數目的糖果,如果對方要求的話,大部分的孩子都願意分享少部分糖果給別人。而且女孩普遍比男孩更願意分享;男孩面對要分享時,給的數目都比女孩少。


這樣看來,是女孩比較大方,而男孩比較自私,不分享嗎?


感受不公平是生理的原因,還是社會教導的呢?


綜合過去的研究成果,2024 年分別來自德國與荷蘭的三位科學家運用分配微笑貼紙的實驗,將 332位 3-8歲的小學生,分成女女、女男、男女以及男男四種組合。在這些組合中有分配者以及接受者,分配者可以選擇給對方一樣多的貼紙,比自己少的貼紙、比自己多的貼紙,甚至是一張都不給。藉由性別以及分配數目的不同,更深入地探討不公平感覺的現象。



實驗結果(圖形上有*號,代表有顯著差異)


  1. 本論文再次證實感受不公平是大約孩子在 3-6 歲時就強烈發展,並且是感受對自己不利的不公平感比感受對別人不利的不公平感來得早,後者是 5-8 歲左右發展最多。

  2. 從結果來看,只要接受者是男孩,不管分配的人是男孩或是女孩,不公平的厭惡感,或說是嫉妒感都比較嚴重。簡單說,大家都不喜歡看到“男孩子得好處,看到男孩得到好處,就感覺到不爽”。女孩子覺得男孩不應該得太多,男孩子希望別的男孩比自己不好。

  3. 面對不公平的感受,確實有性別上的差異。女孩表現比較多的同情心,從研究看,女孩對於自己擁有比較多時,對於不公平的厭惡感比較深。

  4. 無論是男孩給女孩,或是女孩給女孩,大家對於女孩拿得多的厭惡感都比較低,顯示在性別互動上,只要接受者是女孩都是比較吃香。


結論是,對於公平的感受與性別是有關係的,就研究來看可說是天生的,但是也與“彼此互動的”的性別有關,女與女、女與男,男與男、男與女的感受不同。


對於教養的提醒:公平感受是天生,也可以是教導的


人常說小孩不會懂,但沒想到,在 3-6 歲時就已經對於不公平有感受且已經開始發展“厭惡感”,並且會隨著年紀越來越懂。提醒我們父母的偏愛或是偏心,差別對待、重男輕女、重女輕男、重老大清老二...小孩不是不懂,只是沒能力反應而已,但是感受很深。對於公平的追求,可說是天生的,並不是社會教導的,可以說社會教導我們順應我們天性上的追求,或是制定規則讓天性更加的明確且可遵守。在公平的教養上,女孩比較具有同情心,對於自己拿比較多,別人比較少,會比較敏感,覺得不安。但是她是接受者時,拿別人好處時,也比較吃香,因為不管男孩或女孩,都認為女孩多拿一點不算不公平。

但是,男孩的教養就比較敏感,一方面他們對於別人拿得多的不公平是反感的;另一方面,別人(不管男孩或是女孩)對於男孩拿得多也是反感的。如果家中孩子是兄弟、姊弟、兄妹等組合,將使得因公平而起的爭吵頻率可能比姊妹來得更多。因此家庭中分配資源時,父母讓孩子參與討論,認知彼此需要的不同,就成了必要的過程。過去的研究證明,透過討論而有共識的分配,最讓參與的人覺得“公平”。相反的,威權式的分配,我是爸爸,我是媽媽,我來分配最公平!或是鴕鳥心態式的分配,大得多一點,小的少一點,等到你會用,你會買,再說!


對於公平的感受雖然是天生的,但是對於公平的實踐卻也受到文化環境的影響, Phililppe Rochat 這一位學者也研究過七個不同社會文化影響下的兒童與成人對於資源分配的決策行為是受到文化影響的。因為是受到文化影響,這也使得從小教導,不是你的,沒問過不要拿;不該拿的,不要拿;拿得剛剛好就好,不要放費,多的不要拿,要想想沒有的人...科學證明,當日常生活常常訓練這些為人著想的想法時,也使得孩子的前額葉擁有更多的連結。


“公平”是人非常基本的追求,甚至是人類社會,人際關係的基石,教孩子,教最基本的,最好!


van Wingerden, M., Oberließen, L. & Kalenscher, T. Egalitarian preferences in young children depend on the genders of the interacting partners. Commun Psychol 2, 89 (2024).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