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rain-Based Parenting

爸爸真辛苦,連科學都忘了他

  • 作家相片: duke tsai
    duke tsai
  • 2月6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父親,對於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他的存在不僅只是經濟上的提供,也是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關鍵。

對於照顧孩子的需要來說,父親並不是母親的替補,而是與母親一樣,也是滿足孩子成長需要的獨特存在。


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玩樂非常的重要。而針對親子關係的研究,更發現與母親相比,父親與孩子玩樂的互動模式與貢獻是與母親有極大的不同。


在孩童早期的發展中,玩樂是嬰兒大腦發育以及嬰兒學習的重要步驟,出生後的六個月,嬰兒玩樂刺激了大腦負責律動的神經發展,使得嬰兒學會控制律動的模式,甚至促進嬰兒與他人的社交互動。


  • 與母親相比較,玩樂佔了父親與嬰兒關係的絕大部分。也可以說,只要父親跟嬰兒相處,絕大部分時間都是“玩”!

  • 父親與嬰兒玩樂的模式與母親不同,帶給嬰兒大腦不同的刺激。父親與孩子的玩樂傾向於“無法預測的模式”,並且比較多肢體的接觸,比較有競爭感的模式,帶給孩子較高的情緒張力,也帶給孩子高強度的情緒落差。

  • 經眾多論文的統合分析後發現,父親與孩子獨特的玩樂模式,正面地影響了孩子將來的社交能力、情緒發展以及自我調節與控制的能力。


親與孩子互動,影響孩子將來的心理健康,但在有孩子的當下,父親本身也面臨極大的挑戰。


研究指出約有 25% 的父親感受到中度的生產憂鬱。

你沒看錯,父親也會有生產憂鬱症。雖然孩子是母親“生”出來的,但是對於父親來說,即將出生或是已出生的孩子,都是“真實的存在,並且真實地對他們有影響力“。擔心經濟、睡眠不足、夫妻關係轉變以及育兒的新責任都使得父親面臨身心靈極大的壓力。研究顯示,父親與母親相似,不管在產前或是產後都會感受到壓力,尤其是懷孕初期的前三個月以及生產後的六個月,父親憂鬱的傾向最為明顯。


雖然懷孕的不是父親,但是在迎接新生兒來臨時,父親也受到全面性的影響。


  • 父親睪固酮下降,性欲下降,有頭痛、肌肉痛、胃痛,嚴重者甚至有想吐現象,生理調適不佳,造成憂鬱。

  • 睡眠不足,造成憂鬱現象。

  • 夫妻關係失調,感覺自己是“局外人”,甚至是母親生產憂鬱的牽累者,造成父親本身的憂鬱。

  • 研究顯示年紀小的父親(小於 25歲)憂鬱的傾向也比較高。

  • 父親家族有憂鬱史也容易造成父親的生產憂鬱。

  • 在未婚、同居的情況下成為父親時,具有比較高的憂鬱傾向。


憂鬱的父親在育兒上也產生障礙,研究顯示他們與孩子較少有刺激的玩樂,較少觸摸孩子以及較少主動地參與。另外在 2024 年美國學者針對 1796 名孩子進行五年長期的追蹤研究,當孩子一歲時,且父親是憂鬱父親時,孩子在五歲時與其他孩童相比具有兩倍以上的童年創傷現象(孩子變得比較有攻擊性、不受管教、焦慮、退縮等)。


憂鬱的父親還可能怎麼影響孩子的行為呢?


  • 比較可能體罰孩子

  • 在管教上比較嚴厲、苛刻

  • 較少花時間給孩子,較少分擔教養的責任,因此造成婚姻關係的衝突


父親的辛苦,連科學都忽略!


過去研究因為新生兒而產生的憂鬱現象,研究重點都落在母親身上,對於父親的研究是相當的缺乏。甚至連專屬給父親使用的產後憂鬱量表都待研發,因此在過去的研究中也只能先借用以母親為對象的《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



父親在婚姻以及家庭關係的重要性,以及影響孩子身心孩子都具有獨特的重要,是缺一不可的存在。因此藉由針對父親的產後憂鬱研究,科學家開始提醒大眾“父親需要被支持”!科學需要更多地研究父親在育兒上的壓力,提醒大眾產後憂鬱不是母親專屬的問題,連父親也受影響。國家在育嬰政策必須考量父親的角色,給予新手父親育嬰假,以及照顧新生兒的幫助。


從父母親的產後憂鬱現象,讓人對生命產生敬畏,新生命是那樣的高貴且充滿未知,需要耗費龐大的心力照顧,但良好的教養也影響孩童一生。面對這麼重大的挑戰,光靠父母兩人確實是吃力且艱難,孩子需要一個“部落”來共同照顧,彼此分擔,彼此鼓勵,彼此療傷,科學證實當你作過上面的量表,感覺有點憂鬱時,找人聊一聊是減緩憂鬱的良好步驟。如果嚴重就醫使用藥物控制,也是當然。還有參與並組成教養的部落,不只是讓你有“情緒上的出口”,還能有外力介入。教養部落彼此供給,讓父親們與母親們有實際的幫助,幫忙打掃、幫忙看孩子.....,都大大減輕父親與母親的教養壓力!


Rao WW, Zhu XM, Zong QQ, Zhang Q, Hall BJ, Ungvari GS, Xiang YT. Prevalence of prenatal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fathers: A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urveys. J Affect Disord. 2020 Feb 15;263:491-499.


Schmitz, K., Jimenez, M. E., Corman, H., Noonan, K., & Reichman, N. E. (2024). Paternal depression in the postpartum year and children's behaviors at age 5 in an urban U.S. birth cohort. PloS one, 19(4), e0300018.










 
 
 

Komment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