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rain-Based Parenting
作家相片duke tsai

該管就要管,甚至大腦告訴我們這是快樂的事

已更新:4月20日

火冒三丈、額冒青筋、手握到快出汁、喉嚨因為不想說出惡毒的話而咕嚕咕嚕暗響...每個愛孩子的父母都不難發現,管教絕對是種全身的運動。是從頭到腳,從內到外,從靈魂到肉體,全人都參與在教養這件事上了。


管教真的很費勁,是不簡單的事。‘管教 Discipling’ 這個詞包含了教養的兩個手段,管就是『設立合理的界線』;教就是『教育、教導』,把人從不會教成會,從錯誤糾正成(教)正確。

設立界線,並且把孩子教導得不要出界,或是出界了可以歸界,就是件很耗體力的的事。可以說是父母的全身運動,不僅動口,甚至有時動手。但是這裡所說的動手,可不是刻板印象中的拿藤條、衣架懲罰或是責打的那種動手。而是下圖顯示的重點,父母的界線,透過語言與身體來表達。


當發現孩子正在做傷害自己(亂拿危險物品、亂吃、亂碰),或是傷害他人的動作時(打人、丟人東西),馬上地制止他/她。例如,公共場合鬧時,帶離開現場,不讓引發情緒的場景以及物品繼續刺激情緒。拿起東西要打人,要丟時,人走過去,馬上制止,不讓他亂丟,亂打。並且在安慰情緒時,透過搭肩、擁抱、平視等姿態緩和孩子的情緒。而不是透過”遙控“的,在有距離的地方、在不同的空間,用瞪的、用吼的來企圖制止孩子的行動。這就是父母的身體直接干預,直接表達界線!


超腦爸媽科普教養手冊三
取材自超腦爸媽科普教養手冊三,第十五單元

而設立界線的另一個面向是父母警告的言語,用言語表達界線。


在學習的領域中,有正向的學習動機(例如獎賞、讚美),也有負向的學習動機(例如避免危險的後果)。當孩子做得好,基於好的行為讚美一個人,會讓人有動力。但令大腦科學家驚訝的是,想要避免錯誤後的代價竟然也是種學習的動力。顯見,趨吉避凶,是人的基本慾望,因此很自然的就學會。


大腦科學家運用微小的電擊測試,讓接受實驗的人學習辨別危險(電擊的來臨)。

實驗有三種情況

  1. 看到電擊訊號,你就被電(放心,論文作者說這是一個‘仁慈’的電擊實驗,不會電死人的)

  2. 沒看到電擊訊號,你就不會被電

  3. 看到電擊訊號,學會按下‘不要電我’按鈕,你就不會被電,否則就接受電擊吧!

在第一種狀況,科學家發現,當人看到危險出現,整身體的生理狀態隨即改變,並且大腦的危機處理中心開始作用,使得人的專注力程度提高,預備迎接危險。

在第三種狀況中,實驗設計是可以主動避免電擊,看到危險訊出現,可以馬上按下‘不要電我’的按鈕,一旦按對了,電擊就消失了。就在這一個實驗中,科學家驚人的發現,除了原本處理危機的大腦區域有活動性之外,意外的發現一個以前沒發現過,且與負向學習有關聯的區域,這區域竟然是大腦處理獎賞的區域(這區域負責的功能有許多,負責目的導向、專注力、以及獎賞評估....此處就簡單地說是獎賞區域)。所以碰見危險,有機會可以避免,讓人的學習動機增加,並且感覺是種獎賞。這一個大腦區域的參與,讓大腦科學家對於避免危機的觀念更加的擴展,顯示發現危險,並引發危機處理,這還不算是種獎賞,但“主動”學習、“主動”避免負面狀況的發生,大腦感覺是一種獎賞。既然主動避免危險是鼓勵的,那自然會常常的做,人自然就減少很多的危險。


改編於原本論文,編輯在超腦爸媽手冊三,第十五單元
改編於原本論文,編輯在超腦爸媽手冊三,第十五單元

回到使用警告的語言設立界線,從以上的實驗我們可以有些運用,讓孩子的大腦反應,身體的自然反應幫助他們學習界線。從大腦科學來看,界線不是種抽限概念而已,也可以是種真實的身體反應。看到、聽到危機,人的專注度(arousal level 警醒度)就提高。


你覺得以下的說法,哪一種孩子的警覺度比較高呢?


父母的警語
當父母說以下的話時,哪一邊聽起來像是父母教導紀律呢?

從上圖白底的對話,我們可以體會到,父母雖然表達界線,但孩子聽起來卻感覺‘你設立的界線,需要他的配合。感覺他是幫助你完成管教他自己’。相反的,綠底的對話,直接並且明確,孩子聽到你非常明顯的設立界線(紀律),以及言外之音聽得出你會採取行動!甚至他需要負責任,否則接受將來的”糾正“。


科學並不能代替我們管教,但卻給我們一些管教的根據


  • 學習有正面的,也有負向的。科學證明在避免危機上是需要危機處理與獎賞評估共同合作完成,就好像管教也是愛與紀律兼備。

  • 管教需要合理的界線,但合理不代表模糊。父母管教的言語,教導、警告要明顯與直接。孩子看到明顯的警語,聽到直接的警告,大腦才會有危機反應,學習動機才增強。

  • 設立界線,要實際的執行。設立界線具有兩個作用,一個讓人負上代價,糾正錯誤,達到從錯誤中學習。另一個是學習主動避免錯誤,沒有標準,自然就沒辦法主動避免,因為不知道要避免什麼。缺乏主動避免的獎賞,學習的動機也下降,因為根本不知道要做什麼。家庭要有規則才能有追求的方向,也才能有避免的動機。

  • 管教是父母的工作,設立界線也是父母的工作,不是孩子的工作。所以孩子不需要配合,他是被要求。

  • 合理的管,有愛的教,完全符合身體的道理!沒想到,不要越界也是種快樂吧!


Delgado MR, Jou RL, Ledoux JE, Phelps EA. Avoiding negative outcomes: tracking the mechanisms of avoidance learning in humans during fear conditioning. Front Behav Neurosci. 2009 Oct 1;3:33.










135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