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rain-Based Parenting
作家相片duke tsai

青少年不好教,一切都是網路惹的禍?

已更新:2月9日

有個令人會心一笑的網路笑話是這樣說的。


母親對一直玩手機,同時又功課退步的孩子問說:你班上的小東功課怎麼樣?他玩手機嗎?

孩子回答:他成績好,不玩手機

母親回答:你看人家成績好,就是因為不玩手機。那小西呢?他玩手機嗎?成績怎麼樣?

孩子回答:小西玩手機,但他成績比我好!

母親回答:你看,他成績好了,才玩手機!你成績不好,玩什麼手機?那,那個小南怎麼樣?

孩子回答:小南,玩,成績不好!

母親回答:小南玩手機,所以成績跟你一樣不好。小北呢?

孩子回答:小北不玩,成績也不好。

母親說:你看,你看,小北了解自己。他知道自己成績不好,所以不玩手機!


看得出來嗎?小孩有問題,都是手機、網路有問題!


但事情是這麼簡單就連起來嗎?從 2007 年iPhone 問世之後,社會學家稱這之後出生的孩子為 i 世代,是一個出生就與網路連結,人生從睜眼開始到睡覺為止,都是與網路連結的世代。甚至是生活的所有面向上課、做作業、串流音樂、串流影片...都與網路為主。相較於之前的世代,可以討論使用多少時間的網路是合宜的,但 i 世代所有的事情都在網路上處理,討論使用多少小時算合理,似乎變成了一個多餘的問題。整天都浸淫在無線訊號中的人,網路基本上對於 i 世代的人來說算是人生,是種人權!


網路發達的世界,又常碰見數目增多的懶散、焦慮以及困惑青少年,難免讓人將網路使用與青少年問題連結在一起。但這樣的連結是否真實存在?就在 2024年1月31日 TikTok, Snapchat, Facebook, X,以及 Discord 等科技巨頭出席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聽證會時再一次的被世人關注,甚至臉書執行長當場被要求要向可能因網路而受害的家庭道歉。


網路殺人成了媒體的標題,但網路到底會不會殺人?


2018 年來自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 Candice Odgers 教授針對網路與青少年身心健康發表一篇論文在 Nature上,她提及過去許多的研究數據


  1. 在 2015 年針對 2100 個青少年調查,發現手機已成為青少年生活的“標配“,48% 十一歲的孩子有手機,85%十四歲的孩子有手機。

  2. 另一個 2015 年的研究顯示,13-18 歲的青少年每天的螢幕時間平均是 6.5 小時。(近期的研究數據是平均超過 9 小時)


這些現象都顯示手機以及網路在新進的世代中的普遍性幾乎已達“人人都有的”現象!


  1. 約同一時間,2016 年研究發現12-17歲的女孩憂鬱傾向增加了 4%,男孩中 從 2005 年起增加了 1.2%。


如此看來,好像網路與青少年身心健康是有關聯性的,但真是如此嗎?研究不只看表面,再深入的探討時發現


  1. 2017 年英國針對 12000 名青少年的研究,發現網路使用與青少年的心理負面的關係是微小的。

  2. 2009 年長期追蹤研究 1300 個 6-12 歲具有較多社交關係的青少年,發現他們到了 12-18 歲時,這些青少年變得更頻繁的使用社交媒體與朋友聯絡,並且保持更緊密的社交關係。顯示現實生活的社交延伸到網路生活,甚至可以感覺到網路成為聯繫社交生活的工具。

  3. 其他研究也顯示家庭社經背景會影響青少年的網路生活,家庭收入較不寬裕的青少年平均比家庭富裕的青少年的螢幕時間多出了 3 小時。


從這些研究可以發現,人其實是一體的,現實生活與網路生活習習相關,並且互相影響。


上網經驗與現實體驗

在 Odgers 對北加州青少年的研究發現,弱勢家庭與富裕家庭在使用網路後產生的現實生活變化,確實是有不同之處。弱勢家庭比富裕家庭有比較多的負面經驗。


結合更多的實驗發現,在現實生活比較掙扎的青少年,比較有可能在網路上體會到負面的經驗;在現實生活被霸凌的孩子,在網路生活中也比較可能成為受害者。



conclusion of research

所以,網路會殺人嗎?從研究看起來是,現實生活比較可能會殺人!


現實生活中青少年面對家庭關係、同儕關係、自我定位以及學術追求等等的掙扎所產生的沮喪、壓力、反社會以及逃避等現象,已經在現實生活冒頭,而網路讓這些現象更加放大,或是更加惡化。研究結果把父母的焦點從對外(網路使用)的檢視重新拉回孩子本身的狀況,以及所處的家庭狀況,問題不是在虛擬的,而是在實際的!


這研究結果對父母來說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呢?


壞消息是,原來網路是工具!個人特質與家庭生活是青少年行為的主因。面對孩子的狀況,不能再說都是網路搞的,不能簡單地把網路剪了、關了、手機摔了,就沒事了,看起來要做的事還滿多的。


好消息是,原來網路是工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社交、休閒)的孩子,網路可以更幫助他們發展的更好。


在網路時代的父母工作就是


一、投資家庭時間,與孩子多建立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

二、提供你的觀點,教導孩子,你如何看待自己與自己的生活。媒體識讀的對話與教導在日常生活中更形重要,因為網路是整天的影響人,並且不管是好人或歹人都用力想透過網路影響每個人。有研究顯示弱勢家庭與富裕家庭的孩子都使用網路,但呈現的樣態卻有不同,富裕家庭的父母比較重視使用網路成長,所以常教導或限制孩子使用網路的行為;弱勢家庭,父母受到經濟重擔的壓迫,時間比較緊迫,孩子使用網路的情況大多是娛樂性質。顯示孩子的網路行為與父母的教導也有關係。

三、堅持沒有網路的時間。用餐時間、戶外時間(讓你的孩子常去外面走走)、家庭時間、以及睡覺時間。身教與言教並行效果更佳。

四、保持坦誠的親子關係,常常分享生活的高與低,困難與快樂。

五、與時俱進,了解孩子正在使用的社交謀體,也嘗試參與使用,知己知彼。

六、孩子長大後,避免強力的干涉與極端的限制(自己做不到事,不要強加在孩子身上,保持點空間),保持監視的行為狀態。


Odgers C. Smartphones are bad for some teens, not all. Nature. 2018 Feb 22;554(7693):432-434.

54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